-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 社长:赵宝泉 总编辑:周钢
短视频模仿:孩子安全新隐患
2020年7月16日
眼下,各类短视频App上形形色色的特效吸人眼球,短视频模仿已经成为威胁孩子安全的新隐患。浙江6岁男孩小华(化名)最近因为模仿视频里“眼球突出来又装回去”的特效,用力抠自己眼球。家人发现时,他左眼球鼓出,转动已不灵活了。 六岁娃把眼球抠得往外鼓出 小华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小华平时由爷爷奶奶带。 6月初,小华妈妈出差回到家,发现小华左眼有些不对劲,“他的左眼球就跟金鱼眼似的往外鼓出,而且眼球转动不灵活”。仔细追问后,小华妈妈吓得不轻。“他说是因为看了手机里的短视频,看到视频里有一种眼球可以突出收回的特效,他觉得好奇也想试试,就使劲去抠自己的眼睛。” 眼部核磁共振提示,小华左眼眼眶内球后有一片淤血,出血量和眼球差不多大。医生推测,当时小华抠眼球时,可能损伤了眼球后面的血管,一些比较脆的血管就破裂出血,导致血堆积在眼球后面,把眼球往前鼓了。幸运的是,从片子上来看,小华眼眶内淤血还没有压迫到视神经,所以小华的视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有家长带孩子模仿高难度动作 近年来,未成年人模仿短视频悲剧频发。2019年9月,山东省枣庄市两个女孩在家中模仿短视频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结果点燃了高浓度酒精引起爆炸和着火,其中一个女孩全身烧伤面积达96%,最终不幸离世,令无数人扼腕叹惜。陕西律师赵良善曾经接手过一些与短视频有关的案件,他表示:“未成年人出事概率相较于成年人更高,这是由于未成年人具有好奇心强、爱尝试、心智不成熟、判断力较差、操作不标准等特点,对于潜在危险的辨别较差。因此,导致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居高不下。” 不仅青少年儿童跟风模仿短视频,甚至还有家长模仿短视频中的高难度动作,拎着孩子做翻转、悬吊活动,轻则引起孩子桡骨小头半脱位,重则因家长脱手导致孩子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首都儿科研究所的门急诊里,医生们时常会遇到类似的病例。2018年3月,武汉就有一位爸爸与2岁女儿菲菲模仿一段“拉起孩子翻转180度”的抖音视频,不料突然失手,孩子一下子头部着地,造成脊髓严重受损。 专家提醒:教育孩子识别危险 “短视频里有些动作很危险!”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任刚表示,一旦发生问题,轻者容易出现软组织挫伤,韧带断裂、撕裂和骨折;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脊柱骨折,甚至引起脊髓损伤。例如,有的家长拎着孩子做前空翻、后空翻,如果不小心脱手会导致孩子头先着地,很容易出现颈椎错位甚至骨折。任刚称,青少年儿童更容易受伤,还因为孩子们并未形成完备的安全保护意识。他们在做一些动作时,不能判断会有什么潜在危险需要防范。他提醒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并且教育孩子识别危险,切勿模仿短视频中流行的危险动作。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丹林也提醒,家长们要帮助孩子强化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点,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举动,防微杜渐、及时制止。(摘编自《钱江晚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