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降水强度历史罕见

2020年7月16日


7月8日,浙江新安江水库9个泄洪闸孔全开泄洪,系该水库1959年9月建成以来的首次

    近段时间,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水造成的大面积汛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针对当前汛情形势,水利部于12日将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今年的防汛压力会比1998年更大吗?

    今年降水颇为集中

    7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介绍,6月份以来,我国强降雨都集中在长江、太湖等流域,累计降雨量比多年平均要多5成以上。其中最大的一个点在江西婺源,降雨量达1966毫米,相当于北京3年的降雨量。

    由此也导致洪水比较集中。6月以来,珠江的西江、北江以及黄河上游、长江和太湖都发生了1号洪水,全国有433条河流超警,其中南方有422条,除了黄河等流域的几条以外,其他都在南方。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气象数据显示,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强降雨跟大气环流有关

    我国南方地区6月以来出现的强降雨过程,其频繁性不仅体现在强降雨过程多,而且强降雨一轮接一轮,间歇期非常短。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释,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具体来说,今年6月以来,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和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洪灾损失会小于往年同期

    今年汛情影响大、范围广,许多人自然而然将其与1998年的特大洪水相比较。对此,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表示,从气象角度来说,目前出现类似1998年那种持续两个月集中降水的可能性不大。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现在防洪调度的能力比1998年强得多,我国防洪抢险的能力更强,今年洪灾损失会明显小于往年同期水平。

    对于下阶段的防汛抗旱重点,叶建春称,根据近期水利部和气象局会商预测,预计黄河中游、海河南系、松花江、辽河、长江、淮河、太湖等流域都有可能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长江和太湖现在水位已经比较高,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北方河流可能会发生区域性洪水,因此下一步在继续做好南方河流防汛的同时,要加强北方地区的防汛准备。另外,北方地区同样要盯着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摘编自《中国气象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