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话”的用药指导应成标配

2019年8月29日

    【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在医院配了药,当你用药时是否会对密密麻麻的药品说明书感到头疼?是否觉得说明书里的专业术语太复杂?是否会被那长长一串的不良反应吓到而不敢吃药?据《宁波日报》报道,为了更好地指导患者服药,浙江宁波市第一医院最近推出了让患者一看就懂的简易版药品说明,供患者在医院网站查询。这是该院继设置药物咨询专窗之后,推出的又一便民举措,后续还将推出手机微信版的用药指导。

    药品说明书是生产企业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进行标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药品身份证明,是医生和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由于它本身具有法律文书的一些特性,注定其不会太通俗。但在现实中,药品说明书所讲求的科学、规范、严谨,往往与普罗大众简单易懂的阅读诉求相去甚远。此前就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41.38%的受访者认为药品说明书比较难懂,19.66%的受访者认为很难懂。尤其是对很多老年人而言,形同“天书”的药品说明书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存在感”。

    在现行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官方版的药品说明书要做到“雅俗共赏”显然并不现实。既然生产商并无彻底改变药品说明书样式的权力,而大多数患者又对药品说明书感到“烧脑”,那么,作为药品的开具者和销售方,医生以及医疗机构理应承担起解释和指导的责任。

    当前,医患信任已成公共话题。其实,医患信任的建立包括在每一个医疗环节之中,用药指导也不例外。如果患者拿到医生开具的药品,却只能靠个人对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征、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方方面面自行研究、“消化”,这无疑是医生和医疗机构对自身责任的推卸,也是对医患信任的一种伤害。而如何摒弃专业术语,以“接地气”“说人话”的方式准确传达药品关键信息,则考验着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关怀患者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波市第一医院推出专门的药物咨询窗口,并将用药说明进行“白话化”,无疑具有范本价值。